6月30日下午,在淮海農場禮堂的穹頂之下,“光榮在黨 50 年”紀念章頒發儀式莊重舉行。我那84歲的父親,作為 8 名領取紀念章的代表之一,走上領獎臺的身影,讓我看到了時光淬煉出的信仰之光,也讓我陷入了對父親與黨同行歲月的深深追憶。記憶中的父親是農場二師十團一營四連的一名排長,每天他總是早早起床,帶領著無錫知青和連隊的其他職工,踏著清晨的露水出門,挖溝、插秧、施肥、割稻、曬糧。作為移民來到農場的父親,以一名老農的身份指導年輕的職工勞作。那時候,年幼的我只知道父親總是很忙碌,白天在脫粒機上打稻、揚場,即便是晚上,也帶領著全排人員扛笆斗將曬干揚凈的稻谷、大豆進囤入倉。整個人轉著連隊團團轉,只覺得他把大量的時間都獻給了農場,而陪伴我的時間少之又少。記得有一次,他為了午休,竟然將家里玩鬧的我用棍子趕出了家門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父親參加黨的活動,我了解到父親是黨的人,他在為黨做故事。五十年前,風華正茂的父親,懷著對黨的無限敬仰與忠誠,莊嚴地舉起右手,在黨旗下宣誓。從那一刻起,他便將自己的一生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緊相連。在淮海農場這片熱土上盡心盡責,后來他干過司務長,體制改革后他在連隊第一個吃“螃蟹”,承包了連隊許多人望田生怕的180多畝農田,由于他的肯干苦干加巧干,當年獲得了淮海農場“種糧大戶”的美譽,躋身了人人羨慕的“萬元戶”的行列,父親用汗水和智慧在農場起到了規模化種糧的示范帶頭作用。那些艱苦的歲月里,面對勞作為主的自然環境,匱乏的物資條件,父親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。父親常說:“只要黨和人民需要,農場鼓勵支持,就是再苦再累都值得。”在農忙時節,他在地窖中催過稻芽、牽牛平整過大田,趕過牛車、叉把稻把,帶領著大家日夜奮戰在田間地頭,搶收搶種,只為能多產糧、產好糧,為國家和農場的建設貢獻力量。
看著父親在臺上接過領導頒發的紀念章,那枚沉甸甸的紀念章在燈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,仿佛是歲月對他五十年堅守的最高褒獎。父親布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,那笑容里有對過往歲月的無悔,更有對黨的感恩與忠誠。我知道,這五十年里,父親經歷了太多太多,有成功的喜悅,也有失敗的痛苦,但他始終堅定地跟隨著黨的腳步,從未有過絲毫的動搖。這枚“光榮在黨 50 年”紀念章,不僅僅是一份榮譽,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。它讓我看到了父親那一代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,對責任擔當的義無反顧。他們用自己的一生,詮釋了什么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。作為已步入退休之年的我,我要以父親為榜樣,傳承他身上的精神品質,堅定理想信念,為黨和國家及農場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。看到父親撫摸著手中閃耀著光芒的紀念章,那光芒照亮了他走過的五十年風雨征程,也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。我相信,在黨的光輝照耀下,會有更多的人接過時代的接力棒,繼續書寫屬于一代代淮海人的奮斗篇章,讓這份榮光永遠傳承下去。